网游改编电影成为新趋势
2008年07月01日 15:40
除了更绚丽的cosplay,或是和银行合作发放各式各样的信用卡外,网游行业还能如何与其他行业进行衍生品的合作呢?
如今有些网游企业把目光盯向了电影市场,近日,腾讯和国内知名电影制片公司签约,以旗下某款网络游戏产品为蓝本,投资筹拍同名电影,预计将于2009年在全国各大线院上映。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的资金和实力不容置疑,该消息引发了国内亿万玩家以及影迷的纷纷猜测和热切期待。
网游已开始多元化经营
2001年中国网络游戏的总产值只有3.1亿元人民币,到去年实际销售收入已达105.7亿元人民币,6年的时间里增长了34倍之多。中国网游产业的迅猛发展让人们为之惊叹,而对于网游产业盈利模式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网络游戏最初的经营模式,主要以销售游戏点卡、出售游戏时间为主,而在去年推出的网游作品中,大部分都采用了免费的运营模式,游戏运营商主要靠道具、装备和广告等增值服务及游戏产业链周边服务来实现盈利。在这其中,靠卖道具、装备盈利的游戏商免不了受到这样的指责:“他们设计的网游不是让玩家靠勇敢和智慧取胜,而是靠花大价钱买装备来换取虚幻世界的成就感。”
今年,许多网络游戏厂商开始了网游经营模式新的探索。动力时空推出的军团网游《GO!GO!GO!》提出了“返利销售,玩家分红”的新概念。游戏通过分红系统,对军团中个人玩家的贡献做出统计,从而决定分得的红利。金山软件推出的《封神榜2》运用了“信用卡机制”,游戏提倡体验式消费,玩家可以免费使用道具,满意后再付费。
国内网络游戏企业往往专注于产业内发展,而对向其他产业的延伸似乎不太感兴趣,只有为数不多的网游企业在进行着跨产业的合作。在此之前,有着十多年历史的经典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也仅仅是被拍成了电视剧;完美世界的游戏《诛仙》,也计划推出电视剧,还举办了人物角色海选;网易的《梦幻西游》在今年发布系列图书,打算进军图书市场;腾讯授权第三方把旗下游戏拍摄成电影,在盈利模式的探索方面,无疑为游戏厂商们铺设了一条新路。
虽然现在还难以预料最终影片的票房结果怎样,电影和游戏的融合,带给游戏商的不仅仅是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和考验,更多的是对于网游跨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对未来网游多元化衍生空间的探索。
腾讯打造中国首部网游电影
据腾讯公司介绍,《寻仙》是耗时3年,投资数千万元开发的,游戏大打传统民俗牌,以中国民间传统神话为题材。在游戏演示图片中,记者看到一个笑容顽皮、梳着童子髻的小男孩,无论造形画风、神态举止,都与民间神话中大闹东海的哪吒颇有几分神似。
游戏当初设计时,画面风格就很贴近中国早期的美术片,尤其是木偶剧风格,如《崂山道士》、《西岳奇童》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动画。针对游戏与电影的受众群是否能有效重合的问题,腾讯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民间故事、民间艺术、民间神话,都在《寻仙》游戏中有所体现,这是一部如童年时姥姥讲故事一般的网络游戏,与美影厂许多美术片的题材取向非常一致,应该会起到不错的宣传效果。
据了解,本次腾讯公司与美影厂的合作,是腾讯和《寻仙》游戏的开发方——北京像素软件有限公司以内容授权的方式进行,双方对此合作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在电影制作方面,腾讯选择了美影厂,特别是美影厂近期推出的《葫芦兄弟》在各大院线气势如虹,获得了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这对《寻仙》电影也是一个激励,希望《寻仙》上档后能延续《葫芦兄弟》的良好走势,票房大捷。
腾讯投资这部电影的成本不会低,电影最终长度可能在八九十分钟,可以说每秒都价格不菲。美影厂技术部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美术片摄制基地之一,全国80%的美术片皆出自美影厂之手, 前后共有近50部美术片先后获奖140余次,此次接手《寻仙》更是驾轻就熟。
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电影被改编成网络游戏渐成潮流。伴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玩家的队伍不断壮大,对游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越来越多的网游却陷入内容同质化的怪圈,雷同的游戏设定,让网游的故事情节了无新意。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游戏厂商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电影,截取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作为网络游戏的题材。
将电影改编为网游,不仅吸引了大批影迷,而且为游戏本身扩充了内容。网易公司以名著《西游记》和电影《大话西游》为蓝本制作的大型网游《大话西游Ⅱ》,本月初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44018人;电影《投名状》在上映同时,天晴数码推出了同名游戏《投名状Online》;《龙虎门》热映时,同名网游《龙虎门Online》开始内测;完美时空买下电影《赤壁》同名网游的改编权,电影未映,游戏先火……游戏厂商凭借电影大片的轰动效应为同名游戏镀上了一层金。遗憾的是,由电影改编而成的网游,往往只是单纯利用电影的明星效应,较为被动,而游戏制作周期短,结果常常出现游戏与电影内容联系牵强、游戏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游戏改编电影已屡见不鲜
如果说把电影改编为游戏在国内是一种热潮的话,那将网络游戏改编成为电影,在中国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腾讯在产品营销和跨产业合作领域成为网游业界的开拓者。而在国际上,电影公司对游戏改编电影则是趋之若鹜。以网络游戏巨大的影响力为电影做铺垫,成就了《寂静岭》、《古墓丽影》、《最终幻想》、《生化危机》等多部根据游戏改编而成的电影。这股改编之风愈刮愈烈,不久的将来,《魔兽世界》、《波斯王子时之沙》等高知名度的游戏也将被搬上银幕。
我们所熟知的《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寂静岭》、《最终幻想》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其实是凭借原题材在电脑游戏领域内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和人气,陆陆续续粉墨登场的。同样也有电影改编成游戏的,如《变形金刚》、《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等,延续着火爆电影的余温,榨取着影迷、游戏迷的热情。游戏改电影,电影改游戏,光影盛事的平台变幻,在好莱坞愈演愈烈,还有更多的如《半条命》、《波斯王子》、《星际争霸》正在改编制作之中。这其中有的获得巨大成功赚个名利双收,有的却败走麦城不仅票房无收甚至还遭人唾弃。由著名游戏《银河战士》改编的电影《铁翼司令》,放映时票房欠佳,最多时曾有2000多家电影院上映,却只取得1000多万美元的收入;电影《古墓丽影》放映当年刷新了女性主角电影票房的新纪录,女冒险家劳拉成为了欧洲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古墓丽影2》却大不如前,拍摄水平泛泛,故事情节俗套乏味,冒险看起来更像是旅游,首映票房收入为2170万美元,远低于该片第一集首映时创下的4700万美元票房收入;CG电影《最终幻想》画面精美、人物逼真,以至某影星还担心计算机演员会在将来代替真人演员,而完整故事线索和连贯情节的缺失,成为影片的一大败笔。因此,它可能会成为CG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绝不会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从以往改编自游戏的电影中不难看出,观众对于游戏改拍的电影未必买账,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改编电影,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
网游电影能否卖座难预料
此次腾讯通过将游戏改编电影的形式而投资于电影业,是属于相关多元化的战略发展路线,而且是存在循环经济性的相关多元化。电影业的关键因素来自于编剧、表演、制作和市场推广,腾讯公司所拥有的是游戏的题材、策划能力、游戏的品牌和市场认可度,因此与电影公司进行合作,实现资源能力的互补和融合,电影制作方能否理解游戏的本质和精神是关键。
其次,游戏的资源是游戏者,如果游戏者不能够转换为电影观众,所有的预期收益或者协同效应,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游戏的资源还有,就是品牌,品牌能否实现在两大产品领域内的转换,也取决于品牌的认知对象,即游戏者。
需要关注的是,游戏的本质不是画面好,而是游戏本身具备的人文和艺术的特性,而游戏的这种特性更具有特定的风格。因此改编成电影的关键是,能否准确把握并通过表演艺术,充分诠释游戏原作的风格。把游戏的风格移植到电影中去,这就是改编者们需要思考的关键。
游戏和电影牵手,一方面,从热门电影改编网络游戏,例子不少但成功者不多;另一方面,知名游戏产品改编投拍同名电影,这在国内却鲜有尝试者。腾讯此次大手笔投资筹拍游戏同名电影,是中国网游产业进军电影这种主流娱乐领域的首次尝试,而在此基础上,昭示的未来电影游戏跨产业大联盟的趋势,也无疑更加值得期待。
(网页编辑:St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