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副总裁彭少彬:微博将推收费项目
2010年03月15日 17:27
Twitter在全球的盛行,让微博客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也引发国内的大量跟风效仿。在不少长着相同面孔的“前辈”面前,新浪微博当初是个异类——很多人批评它长得不像Twit-ter,又能评论,又能传照片,还有一个“怪模怪样”的转发方式,这一切都与简洁的Twitter大相径庭。
然而,半年以来,最不像Twitter的新浪微博一路高歌猛进,其用户数量扶摇直上。相反,在功能上紧跟Twitter的一些国内微博客网站却日益凋零。
日前,记者专访了新浪副总裁、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就新浪微博的“中国特色”和未来商业模式进行探讨。彭少彬证实,微博将于不久后推出针对用户的增值服务,以打开盈利局面;而虽然开放了第三方插件的引进,但目前风靡SNS的偷菜、抢车位等小游戏,微博不会考虑。
记:目前微博的营收状况如何,未来在商业层面还有哪些可能性?
彭:详细的财务数据不方便披露,目前还没有仔细想赚钱问题,还是跑马圈地的阶段。盈利模式方面,一是广告收入,二是针对用户的各种增值服务,后者将于近期推出。当然,不购买增值服务也完全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体验。
商业层面,像微博这样的产品,如果用旧有的页面广告模式,挑战性会比较大。考虑到这种新型的关系传播方式,也许会有更加有趣的商业模式隐藏在里面,(比如病毒营销和口碑营销)当然,全球的SNS网络都在研究这里面的商业奥秘。 记:作为Web3.0的代表产品,数据显示,国外的Twitter日均发布5000多万条,在中国何时达到这个水平?
彭:Web3.0没有正式的提出过,都是一些炒作概念。新浪微博现在日均发布量以每月5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按照这个速度年底估计能到1千万,保守估计。
记:四大门户相继推出微博产品,新浪是最早推出微博,但是相对其他几家技术层面并不是最强的。
彭:目前仅从表面还很难看出彼此的技术强弱,但是新浪微博的许多技术都是多年积累,如搜索、存储、大规模的并发处理,这些都是微博产品的后端技术,技术的强弱以后还要看用户数来说话。大量的名人优势和媒体资源,也将会是最适合微博客类型产品成长的土壤。
记:听说新浪即将开放API平台,未来是否会与开心网、人人网等SNS社区越来越相似?
彭:开发API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目前twitter、facebook这样的社会网络的成功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API的开放我们已经有了很系统的规范,大部分的接口都采用最通用的Web标准,基本没有什么私有的通讯协议,这样是为了让第三方接入更加方便,成本也更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SNS平台上的这些Web游戏形式还不是很适合微博这样的产品。
记:新浪微博是第一批占领手机终端的产品,未来在微博内部是否也会借鉴苹果开发类似的App Store?
彭:App Store更适合苹果这样终端、系统都封闭的平台,在微博平台的规模形成之后,我们会有相应的策略,但肯定不是商店的形式。
(网页编辑:St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