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客户端 @isc.org.cn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网民一个帖子 “推动”北京地铁增一站

2008年01月03日 14:47

    北京地铁5号线因民意增设车站 被认为是百姓合理合法向政府反映诉求的典型案例

  一项已经动工两年多的地铁市政工程,会因为沿线老百姓的意见,从而改变规划吗?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至今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最初设置站点的时候,并没有“天通苑”这一站。
 
 
 
后来,10多位天通苑居民在网下成立了一个“加站推动小组”。加站,由虚拟到现实,变成了一项有组织的社区公益行动。如今的天通苑站是所有23个站点中客流量最大的站之一。

  事起

  网帖:“车站能因我们而变吗?”

  2005年7月的一天晚上,阮亚占像往常一样打开“家住天通苑”社区网,一个帖子吸引了他的目光:《地铁5号线的车站位置——能因天通苑而变吗?》。发帖人“Newland”。天通苑人,饱受堵车之苦,所以论坛里,常能看到诉苦的“堵帖”。

  阮亚占住天通苑西三区,像不少天通苑邻居一样,他也认为5号线设计不合理。“我们天通苑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估算有11万人,长住人口也有30万。而5号线在这里恰恰没设车站。”那天晚上,阮亚占在网上跟 “Newland”沟通。“New-land”是一位轨道工程师,他认为加站从技术上讲没有问题。阮亚占有了信心:南移太平庄北站或加站,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了。

  行动

  1、网上“加站小组”成立

  他立马动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南移车站或加站的益处和可能,又写好了《行动指南》,在帖中,他呼吁天通苑的邻居们,用打电话、写信、发邮件、登门拜访等方式把意见反映到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让政府知道,让领导知道。

  帖子再次置顶发出,反响很大,点击达8000之多。“加站”,一下成了网上关注度最高的事。一批热心加站的网友,陆陆续续聚集在了论坛里。起先他们只是网上沟通交流,后来干脆网下碰头商量,就这样,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加站小组”。

  2、电话“轰炸”政府部门

  很快,天通苑居民的电话打到了12345市长热线、北京市规划委、交通委、地铁建设指挥部等部门。

  阮亚占得到的答复让他有些沮丧。“他们说这是不可能的。理由是,5号线属奥运工程,施工都接近尾声了,又要加一站,耽误工期怎么办?假如重新修改设计,要涉及20几个专业,难度大,加站的想法不现实。”

  天通苑人一共打了多少个电话,没有确切统计。总之到后来,一听说是加站的事,接电话的说:“你们快别打了,我们都没办法上班了。”小组核心成员之一的楼必成回忆道:“2005年8月,动工两年的5号线已经修到了天通苑。所以大家最着急,电话打得最频繁,简直像电话轰炸。”

  3、万人签名支持加站

  8月22日,“Newland”通过“内线”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政府已获知天通苑老百姓的意见,但这个说法没经过核实,政府部门也没人出来公开说明。

  第二天,“加站小组”在楼必成家里开会,制订出新的行动策略,决定由“加站小组”策划组织一个网下的“万人签名感谢信”活动。派出所民警、物业、居委会等方方面面的人都对这次活动给予了支持。签名只进行了一天,共收集到签名8310个。

  签名活动过后,有好长一段时间,“加站小组”再也没得到更新的消息。又过去了大半年,突然有一天,天通苑西三区的居民发现,加站工程真的破土动工了!

  遗憾

  就像面对隐形人没人沟通

  加站成功了,可楼必成却说自己高兴不起来。 加站这事虽然有那么多老百姓在呼吁、期盼和忧虑,可政府有关部门怎么就没出来一个人沟通沟通。“就好像面对的是个隐形人,躲躲闪闪的。又好像是一堵墙,很强大,不可逾越。”阮亚占也有类似的感受。“似乎所有人都在猜。这样很累,也很耗费资源,影响效率。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缺乏一种百姓政府之间,通畅、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

  谈到经验,楼必成说加站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了民意如何上达政府,政府如何听取采纳民意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

  据《中国青年报》

 

 

    (网页编辑:Stev)

2011-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6316号 版权所有:中国互联网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圣明慧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