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版乔布斯情书”让中国网民重温汉字之美
2011年11月02日 09:51
前不久,《乔布斯传》全球发售,在中国微博上引发热烈讨论。传记中“乔布斯给妻子的结婚20周年情书”更激发了中国网民的翻译热情,“最穿越版”、“最浪漫版”、“最催泪版”的情书译作在互联网漫天飞舞,其中,“文言文版”先拔头筹,备受热捧。
“We didn't know much about each other twenty years ago.We were guided by our intuition;you swept me off my feet.”
情书起首,有网友译作“二十年前初相识,随心而遇惹人痴”;也有网友译作“悠悠二十载,你我始相见。为君步倾倒,心有戚戚焉”;而网友“Echo马潇筠”所译“二十年前,未相知时。然郎情妾意,梦绕魂牵。执子之手,白雪为鉴……”成为众多网友心中最爱。
网友纷纷感叹,乔布斯情书翻译让他们再次品味了“汉字之美”,寥寥数字浓缩千言万语,字里行间满溢真情挚意。
历史悠久的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古老的汉字以50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
丰富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本身也蕴含着璀璨的文明。从诗经、楚辞、乐府民歌、汉魏古风到唐诗宋词、元明剧曲、明清小说……无不因其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而成为文明瑰宝,传承千年。
中国古代诗歌,言简意深,含蓄而有韵致,其艺术效果常令其他语言难望其项背。
曾有汉学家将杜甫《旅夜书怀》的名句“月涌大江流”翻译为:“The moon leaps in the great Rivers flow”,英文字面意思就成了“月亮在大江流动中跳跃”,显得平淡无奇,少了深邃的意境。
商务印书馆汉语出版中心第二辞书编辑室主任余桂林告诉记者,中国文字是二维、形象的语言,每一个汉字都能呈现一幅画,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英文只是“一维的”语言,属于直线思维的范畴,很难表达汉字的艺术。这体现了汉语的不可译性。
不仅如此,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赵元任创作的《季姬击鸡记》,“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通篇只有一个发音,却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
“只用一个JI的发音来叙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恐怕再无其他语言能够做到。”大学生徐璐感叹汉字充满了智慧和灵性。
如今,汉语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和欢迎。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日渐增多的海外汉语言学习机构,都使汉语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在联合国发表的《2005年世界主要语种、分布和应用力调查报告》中,汉语被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英语。
刚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常周伟觉得,如今,学汉语在美国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需要,汉语几乎和西班牙语一样,是美国人学习外语的热门选择。
创造力无穷的汉字,在语系稳定的基础上,改变汉语语法和英文词汇的组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以译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心花怒放”叫做“heart flower angry open”;“red face know me”则是“红颜知己”。
“中式英语实在太有趣了”,在美国留学生Edison眼里,中式英语是可爱的文化创意,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对此,余桂林说,中国文字具有包容性,能够吸收好的东西。“不过,任何与汉语言有关的个性化发展,最终不能离开汉字的自有规律。”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中国,全民掀起学英语的热潮,诗词、文言文等汉语言经典反而渐行渐远,令人担忧。
同时,互联网一路高歌猛进,人们依赖键盘敲打文字,逐渐忘记书写的快感。易写错字甚至不会手写字,“键盘失写症”问题日益突出。
“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郑州大学教授张宽武说。
近日,中国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汉字书写能力的提案》的通知,意在推动汉字书写,从而保护汉字。
“不论时代发展如何迅速,汉字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责任始终如一,必将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余桂林说。
(编辑:Je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