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讨论完善网络治理
2012年01月04日 09:04
作为当今互联网速度最快、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网络带来的“网络暴力”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促使韩国政府从2007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网络实名制。民调显示,在当年“崔真实案”发生后,一度有接近8成的韩国民众赞成实施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实施之后,韩国网民在网上不良留言、转帖等情形都有了极大改善,恶意留言和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明显减少,网络暴力事件进一步下降。不过,随着网络实名制推行时间的推移,网民个人信息遭泄露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网络实名制实施5年之际,韩国正在全面论证其实施效果,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网络治理
网络带来社会问题
催生世界首个网络实名制
韩国是当今世界上互联网速度最快、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2009年的统计数据,韩国因特网的普及率高达77.2%,共有约3658万人在使用因特网。互联网已经成为普通韩国人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以及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负面效果也逐步显现,不仅网络欺诈、传播不良信息等现象层出不穷,恶意留言等网络暴力也越演越烈。2005年1月,席卷韩国网络的有关韩国演艺明星隐私的“X档案”帖子在韩国引发了空前的关于“网络公开性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社会大讨论;同年6月,“狗屎女”遭网友“人肉搜索”而患上精神疾病的事件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性。而网络暴力造成的最轰动结果无疑是2008年10月韩国影星崔真实的自杀,她深受网络上关于“高利贷”谣言和各种人身攻击的困扰,在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后自杀身亡。正是这一系列的悲剧,促使韩国政府和社会开始考虑是否实行网络实名制。根据韩国某媒体在崔真实案发生后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有接近8成的韩国人赞成实施网络实名制,赞成的最大理由就是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辱骂和诽谤,遏制“网络暴力”。
其实早在2002年,韩国当时的执政党就提出了实施网络实名制的话题,但遭到了“侵犯个人隐私、限制言论自由”等声音的强烈反对,最终这一提议无果而终。2005年10月,韩国政府决定重新启动网络实名制的计划,并在充分征求政界、法律界、专家学者、普通市民的意见后,发布了相关法规。2006年底,韩国国会通过《关于促进利用互联网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2007年韩国正式施行网络实名制,而韩国也是世界上首个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
2007年7月,韩国正式开始实施网络实名制,凡是每天访问人数超过30万的35家主要网站都要求网民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注册,在通过网站的身份验证后才能进行留言。从2009年4月起,韩国进一步加强了身份认证制度,互联网实名制的范围扩展到每天访问人数超过10万的153家主要网站。
网络实名制实施之后,韩国网民在网上留言、转帖等都有了极大改善,恶意留言和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明显减少,网络暴力事件进一步下降。另外,由于实施个人认证制度,网上的信息也进行了更细致地划分,带有自杀、暴力等内容的信息、视频等不对未成年人开放,以防止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网民信息频遭泄露
无良企业贩卖信息牟利
不过,随着网络实名制推行时间的推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网民的个人信息外泄。2008年,韩国电子商务网站Auction发生1800万名用户信息外泄,是韩国IT史上最大规模的黑客攻击事件。2011年7月,韩国再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外泄案件,韩国SK通讯旗下的韩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Nate和社交网站“赛我网”遭到黑客攻击,约3500万名网民的信息外泄,几乎牵涉到了所有韩国网民。此次泄露的用户信息非常详尽,包括用户名、名字、生日、电话号码、地址、加密的密码和身份证号码等,这些极为隐私的用户个人信息很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来发送垃圾邮件甚至进行电话诈骗等犯罪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面对如此频繁的个人信息外泄事件,民众和舆论纷纷指责韩国部分网络企业不负责任,在收集到网民的个人信息后,不仅没有尽到妥善保管的义务,有的甚至将其卖给其他企业牟利,致使网民权利遭到严重侵害。从2010年开始,诸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服务在韩国迅速扩散,不过这些服务商并不要求韩国的网民实名制,韩国有关部门想要利用国内法律要求国际网络服务商推行实名制,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也不可能实现。
“广通委”提交新报告
韩举国讨论如何再完善
在此形势下,韩国国内对如何规范和完善网络实名制展开了激烈争论。目前,韩国部分互联网运营商已开始采取行动遏制个人信息外泄。2011年12月20日和21日,韩国“naver”、“daum”等5大门户网站纷纷发表声明表示,从2012年开始将不再保存个人身份证号等信息,只是在用户开始注册时进行身份认证,注册完成后,用户的身份信息将被自动删除。韩国媒体认为,韩国5大门户网站的做法符合现行法律,也保护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过,如果不保存个人信息,网络实名制意义就不大了。
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2011年12月29日向总统提交了年度业务报告。报告认为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网民个人信息大量外泄事件的再次上演。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拟将根据网上身份确认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考虑互联网的环境变化和技术发展等,与政府有关部门协作制定后续方案。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从2012年开始,凡是每天访问量超过1万人次以上的网站,将不再使用居民身份证号码。2013年韩国全部网站都将执行此规定。
不过,就在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提出该份报告以后,部分包括网游在内的企业却开始叫苦。一家韩国知名的网络游戏运营商的高管就表示,加入该网游的网民数量超过2000万,而把这么多的加入者姓名全部删除并重新变更绝非轻而易举,需要动用的资金和人力将非常庞大。还有中小网络运营商表示,认同政府希望保护网民个人信息的举动,但是政府的举措并没有后续措施,这将给中小网络运营商带来很大负担。
韩国的网络游戏业者也非常担心,如果实施该项新政将导致刚刚实行的深夜网游强制断网制度形同虚设。根据刚刚实行的该制度,韩国未满16周岁的少年从0时到6时将被强制网络游戏断网。由于无法实际验证网民的年龄,因此大多数的游戏业者都是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号码以确认对方的年龄。一位网游运营商就抱怨,企业当然要配合政府的政策,但涉及的相关法案似乎很多,因此对如何处理网民的身份证问题非常苦恼。
(编辑:Je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