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收到祖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2012年06月20日 10:13
6月18日17时07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指挥调度下,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开始了“天宫”生活。三位航天员不但可以跟家人通话,与地面进行邮件来往,收听收看新闻,还可以随时享受到来自地面的各种“技术支持”。
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
6月19日15时1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完成了交会对接后的第一次轨道维持,结果表明,轨道维持达到预期目的。
记者通过飞控大厅大屏幕上的实时三维动画看到,天宫一号尾部喷出橘黄色的火焰,加速飞行。三位航天员身着蓝色的工作服,将自己固定在限位器上。约7秒钟后,组合体又进入了平稳的飞行状态。
据了解,此次组合体维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飞船返回时其轨迹能准确经过着陆场。组合体在轨运行期间将视情况进行两次轨道维持,昨日进行了第一次。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专家唐歌实介绍,交会对接完后,两目标实现刚性连接,飞控模式由交会对接时两目标关联控制转为组合体控制,由天宫承担整个组合体的姿态与轨道控制。由于组合体结构复杂,在轨道预报模型中需要考虑更为细节的轨道力学模型,北京中心轨道分析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仿真试算分析,开发出了较为精细的轨道预报分析软件,为准确实施轨道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宫的第一天,3名航天员协同配合进行了目标飞行器照料与管理,并展开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
天地电邮传输试验成功
19日15时46分,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成功接收祖国第一封电子邮件。首次开展的天地电子邮件传输试验获得成功。
北京飞控中心按计划将精心选编的包括图片、文档、视频在内的数据包,通过专用的软硬件平台向天宫一号发送。稍后,航天员在终端显示系统看到了来自地面的第一封邮件。
据介绍,这是地面第一次以邮件的形式向航天员传送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航天员不但能随时接收地面发送的飞行计划、文本信息,还能接收新的视频、音乐、图片等资料,极大地方便、丰富了航天员的太空工作和生活。
据了解,由于邮件格式复杂、数据量大、发送频率高,为安全有效将邮件发送给航天员,飞控中心还专门开发了一套电子邮件传输系统,可以自动将不同格式的海量数据源,分类、打包,随时发送。另外,还可以对发送情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与航天员“面对面”通话
“神舟九号,我是北京,下面进行双向视频通话试验……请手持摄像机开始拍摄。”
6月19日18时50分,地面与航天员双向视频通话试验正在飞控大厅进行。
“神舟九号报告,借此机会,神舟九号飞行乘组感谢首长和战友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天宫生活得非常好,工作很顺利。请大家放心。”
随着航天员的“天外之音”响彻飞控大厅,大屏幕上同时清晰显现着三名航天员集体挥手的画面,大厅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双向可视通话,是我们这次天地通信系统最大的亮点!航天员们将首次在遥远的外太空看见家人的亲切笑脸,看见国家领导人关切的目光。这,是天地之间真正的第一次‘面对面"。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天地通信系统负责人贾文军告诉记者。
“从神舟九号开始,地面可以向太空发送图像。这是从无到有的一个突破。”贾文军说,传输能力的增强对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意义重大,“能看到来自地面的图像,与家人、地面支持人员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对未来长期在轨生活的航天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持。”
此外,神九还突破了“多舱通话”关键技术。以往天地间只有一条信道,而这次信道增加为多条,满足航天员多舱活动的需要,不论航天员是在实验舱还是在返回舱、轨道舱,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分别实现与地面的沟通对话。这一次,天地间的距离更近了。
人间一昼夜“天宫”16天
截至19日17时07分,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度过了24小时。至此,他们的“天宫”生活度过了完整的一天。
与地面的昼夜更替不同,这短短的24小时中,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已经经历了16次日出日落。这是因为天宫一号每一个半小时就绕地球飞行一圈,航天员每90分钟就经历一“昼夜”。
尽管如此,航天员在“天宫”中的作息,依旧按照北京时间进行。“进入组合体运行阶段后,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将按照天地同步原则安排。”航天员系统总体室主任刘伟波说,在昼夜更替频繁的太空按天地同步原则安排任务,白天进行工作,夜晚以休息为主,有助于航天员保持健康。
航天员与天地同步作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邓一兵1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后,在太空中完成多项预定工作,从18日23时开始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目前状态良好。
邓一兵介绍说,18日是航天员上天后最忙碌的一天,为准备交会对接,连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进入天宫一号后,他们完成了气体采样以及一些设备的更换工作。目前,天宫一号内的环境条件非常好,温度在22-23摄氏度,湿度40%,整体环境相当舒适。
“执行同步作息制度后,按照预定计划安排,由景海鹏值班,刘旺和刘洋休息。”邓一兵说,“他们今天6点起床,开始全天的工作,按计划将开展飞行器照料与管理、航天医学实验,此外,还有目标飞行器电子邮件、飞行计划上行及短消息下行试验、双向视频通话实验等工作。”
未来几天,航天员还将在“天宫”开展载人环境维护操作、在轨航天医学实验和更换维修性试验等工作,这些工作也同样按照天地同步原则安排进行。
揭秘
神九天地双向视频通话
三名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三天后,与家人进行了双向视频通话。相隔万里的距离,天地之间的图像和语音是如何传输的呢?这就要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通信系统的保障。
“通过我们研制的设备,可以实现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递,让航天员和地面人员进行实时图像交互,这也是神舟九号与之前飞船相比不同的地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马厚勇说,神舟八号因为是无人对接,没有真正使用这一功能,这次载人交会对接充分地发挥了此功能的作用。
飞船上的视频信号传输下来,地面站的天线进行接收,再通过IP网传输到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这样在飞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能看到航天员的样子了。地面指挥中心的视频传到飞船上,就是这个过程的逆向。
“能够实现视频图像双向传递,意义重大,这让飞船和地面之间沟通交流更加通畅了,互动性也更强了。”马厚勇表示,第一,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进行操作实验时,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专家可以通过视频对其进行指导;第二,这次航天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较长,实现双向视频传递,让航天员看到飞行控制中心的情况,甚至能够与亲人们实现面对面交流通话,从而消除他们的寂寞感,让航天事业更加人性化。
(编辑:Je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