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器官上网全国统一分配
2013年02月27日 15:21
据《北京晚报》报道,为期三年的器官移植试点终于要在全国全面铺开了。2月25日,卫生部和 中国红十字会举行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视频会议,会上传来消息,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全国器官移植和捐献体系,从本月开始,人体器官捐献将从之前的19个试 点省份扩展到全国所有省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信息,将实现全国联网。
仅1%患者能等到器官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透露,我国自2010年3月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今年2月22日,共实现捐献659例,捐献大器官1804个。捐献例数前三甲的省份是广东、浙江和湖南。
据悉,我国内地器官捐献率为平均每百万居民中只有0.03名捐献者。我国目前的器官移植主要还是依靠死囚捐献,移植死囚的器官占到总量的60%到70%左右。
前日,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刘煜,北京市政协常委、首都医科大学放射科主任李昆成透露,目前,我国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已经达到了100 万左右,而真正能够做上移植手术的只有1万人,其中需要做肝移植的患者是每年20万到30万,但是达到愿望的人只有3000到4000人。很多需要心脏、 肝脏、肺脏这些器官的患者都在等待中就不在了。
器官捐献将全国联网
上个月,全国统一的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已经成立,现已正式开展工作。赵白鸽透露,今年整个器官捐献的信息将全国联网,今后医院如果获得了一个器官,就必须通过卫生部器官分配和共享系统进行统一的分配。
赵白鸽表示,信息系统在国外包括四部分,分别是申请、注册、分配和评估,我国整个系统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但全部完成需要一定时间。“到今年年底,我们希望能把注册、申请部分完成,然后再逐渐发展到分配和评估。”
器官分配将遵从3大原则
据介绍,我国目前正在卫生部的主导下,建立人体捐献器官的分配系统。它将主要以三个原则为基础。第一是病情原则,会做专业的器官评分。第二是就近原则, 比如在北京市获取的器官,可优先由北京市各个移植医院来分配。第三个是年龄的原则,孩子要优先于老人。由于该分配系统是公开的,所有的器官移植的单位,要 把等待病人的相关信息都录入到网上去,分配系统根据在网上登记的这些病人的排名进行工作。系统包括器官移植等待者预约名单系统和器官捐献者登记以及器官匹 配系统。
与此同时,每一次分配痕迹都将被永久地保留在数据库中。如果有疑义,可以随时重建任何一次的分配。同时整个分配过程,受到身体 器官捐献工作委员会监督。系统不仅从技术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分配的公平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匹配的质量和效率。据统计,经过分配系统进行分配,从录入提供 者信息后开始分配,到器官真正分配到等待者身上,整个分配过程平均用时26分钟,其中匹配环节的平均用时仅为0.96秒。
花絮
陈竺要做器官捐献志愿者
“几个月前,陈竺部长向我表示,要做卫生部首个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协议的志愿者,让我非常感动。”黄洁夫在当天的发言中透露。
对此,在场的陈竺回答说,“这是我的一个心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上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期间,在法国亲眼看到了导师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亲手创建法国移植技术的开创性工作。我愿向器官捐献者、志愿者学习,加入到这一队伍中。”
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也表示:“我愿意重申三年前开展这项器官移植试点工作时的心愿,当一名器官捐献的无偿志愿者。”
(编辑:Je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