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晓晖:加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促进全球普惠发展
2025年11月08日 21:10
11月6日—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本届峰会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11月8日,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举办。论坛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邮电大学协办,以“共谱数字蓝图 共促普惠繁荣”为主题,进一步探讨如何推动数字成果普惠共享。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会上发表题为《加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促进全球普惠发展》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对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推动“双向融合”成为关键
余晓晖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快速突破,已成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政府于今年8月推出“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核心目标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双向深度融合。一方面,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推动生产力跃升;另一方面,AI的持续突破也依赖于各行业场景的开放以及从中沉淀的高质量数据。
全球合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余晓晖表示,人工智能合作是当前全球数字合作中最重要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作为变革性技术,AI将重塑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但发展中国家在人才、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同时,AI自身也带来模型幻觉、安全伦理等新型风险。他指出,需构建“应用—模型—场景—数据”螺旋上升的发展飞轮,推动AI在赋能经济社会的同时,实现技术自身的持续演进。
推动五项合作建议,共建普惠包容的AI治理体系
围绕下一步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余晓晖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推动开源合作。开源模型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接触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本土创新。中国既是全球开源体系的受益者,也积极回馈开源社区,目前中国提供了全球最好的开源模型,推动人工智能的技术平权和普惠发展。
二是构建可负担的基础设施。算力、数据中心、芯片等体系建设需全球协同,帮助各国建立可持续的AI算力基础。
三是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数据是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技术迭代发展的关键。应构建反映文化多样性、符合各国需求的高质量数据集,并推动全球共建共享。
四是人才与能力培养。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多国已启动相关计划,中国也在协助发展中国家开展能力建设,为各国把握人工智能机遇打造人力基础。
五是风险防控与规则共建。通过法律、政策技术手段与标准制定,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在安全、伦理、治理等方面的挑战,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合作
余晓晖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坚持“向善为民”理念,倡导在尊重主权、发展导向、安全可控、公平普惠的基础上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在联合国框架下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他还介绍了在中国外交部、工信部等部委指导下成立的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合作中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国际产业合作,旨在助力各国共享AI红利、协同应对风险挑战。
在演讲的最后,余晓晖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安全、可持续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生态,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促进全球普惠发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