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客户端 @isc.org.cn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网来学院丨华为公司:信息科技全方位助力复工复产(视频+全文)

2020年03月05日 12:38

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为中国区战略Marketing曹泽军。很荣幸受中国互联网协会的邀请,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信息科技助力复工复产,共同战胜疫情这一话题。

体现企业社会责任

众志成城,共战疫情,华为人在行动

在整个疫情发生之后,整个社会都在行动,包括政府、企业都在行动。华为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其全体员工也都行动起来。我们组织200多名紧急保障的团队在一线支持,同时在我们的后方深圳总部、在中国区总部北京都有相应的平台、人员,还有生产人员以及业务人员全力在支持这次战疫。举个例子,在我们的一线,像代表处一把手也是亲自在一线带领团队作战。每一个需求,包括一台设备的生产都第一时间通过流程优先处理,保证设备最快速的到一线进行安装调试。后面我们会有很多生动的案例讲述。

全速支持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建设

首先举几个例子,在疫情发生之后,政府全速在建设火神山、雷神山还有方舱医院,因为有大量的受感染的病人需要进行治疗。在武汉,华为承担了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新建医院的通讯系统的建设工作。在那里,我们和我们的运营商、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在第一时间用最有可能的效率来支撑着这些工作。

另外一方面,因为这些新建医院建设周期都很短,而且整个生产环境、建设环境也是非常复杂的,对我们的整个管理和施工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火神山建设过程中,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把整个交付计划做到每分钟具体做什么,12个小时交付了远程医疗系统,支持301医院多路远程诊疗系统的上线。同时5G的基站、传输、数通、核心网、云产品全部按时开通,为此,我们收到了社会很多的赞扬,感到非常荣幸和非常高兴。

另外,在雷神山,因为我们在湖北的5G没有设备在那里,所以,从接到任务之后组织生产到货物运送从北京到武汉整个周转、路程花了1200公里,但是整个交付也仅仅花了72小时,过去这样的交付时间远远大于72小时的。而且业务一上线之后,我们就支持了政府部门举行远程发布会,第一时间面向公众发布了疫情信息,我们承受到了这种压力,同时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

大家知道,方舱医院里面的病人多,医生也多,整个管理相对复杂度。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应用华为云,提供了这样的一种解决方案,我们用华为云复制了一套完整的移动医院信息系统。这套系统跟原来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一模一样的,这样医生到了现场之后,很快就能熟悉业务流程,因为跟以往的流程没有变化。这样,帮助了整个方舱医院的运转、救治快速地启动起来。  

保障重要通信/视讯系统畅通

很多通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华为作为一个基础设施供应商,我们跟合作伙伴还有运营商一起,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大家可能看到的是一个视频或者是一个会议,但实际上在幕后这些工作量是最大的。像我们接到的一个重要任务,支持习总书记在北京地坛医院连线湖北一线视频中,我们精心的进行了设备调试准备,保障了这一重大活动的顺利举行。

同时,我们在上海、湖南、内蒙、山西、新疆、南京、重庆、河南等多个省政府、卫健委、医院,重要的会议还有医疗会诊、探视、 培训等各方面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华为的welink进行了业务保障。应该说,华为welink这一次为各行各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真的做了非常重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把这套系统从医疗应用挪到了教育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保驾学校“停课不停学”

春节过后,按照往年来讲,是中小学、大学复学的时候。但是,由于这次疫情大家不能到学校去上课,国家提出停课不能停学。针对这一政策,华为把华为云包括welink,和合作伙伴一起提供了一个停课不停学的解决方案,我们保障了国家中小学生网络云课堂的顺利开通。在湖北武汉有近百万的中小学生在线开学,我们提供了云技术的保障。在全国,我们为所有的中小学生提供了停课不停学、在线学习、老师便捷办公、便捷教学等等这方面的服务。针对高校,华为也提供了500门的课程,覆盖了12大门类的课程,这些都是免费提供的。

另外一方面,其实社会上还有很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开发者个人都需要学习,这一期间刚好是一个在家学习的机会窗。所以,华为也把华为自己的一些ICT上积累的知识,人工智能,还有一些软件开发,鲲鹏计算的一些知识,都拿出来给大家做了免费的培训。

助力新冠肺炎AI辅助快速筛查

在新冠肺炎的快速筛查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在疫情初期,一个病人的确诊需要很长时间,现在随着我们对病毒的认知越来越熟悉,我们采用了很多人工智能的辅助工具,把确诊的时间大大缩减。 

用了华为的AI技术之后,在辅助筛查环节实现了秒级的诊断,通过使用Modelarts提供的一战式的AI开发工具,包括在数据治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模型评估、可视化渲染等这些工具上,提供了算法,降低了算法的开发难度,提高了开发速度。

同时,这套系统在广东省、深圳大学总医院、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0家医疗机构上线运行。通过快速地辅助AI筛查,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同时也缩短了诊断时间。

支持医疗科研

在医疗科研方面,我们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巴斯德所,推出新冠病毒基因自动化鉴定云平台。210日,华为云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巴斯德所,推出新冠病毒基因自动化鉴定平台之后,平台通过如下功能,第一是一键式的服务,上传病人的基因数据后,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自动得到分析报告,极大地简化了整个操作流程。第二是依托华为云容器平台的强大算力能力,支持了几十甚至上百个样本同时并行计算,提升了病患确诊率的效率。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助力临床诊断,同时还可监测病毒的变异趋势,便于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月3日华为云联合国内多家知名的科研机构和医院,基于华为云医疗智能体平台内置的分析工具和高性能的算力,对8506种上市或者正在进行临床实验的药物进行了超大规模的计算机辅助药物筛查工作,并且这个工作在一周内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果,筛选出五种可能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助力疫情信息统计疫情防控

在疫情的信息统计方面,我们也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便利的工具。其中有一个比较受欢迎的是人工回访。大家可能在报纸上也看到了很多的报道,智能语音的回访,因为我们采用了人工智能,整个效果就像一个真人打电话一样,大家感知是非常好的,所以很受欢迎。我们在南京公安完成了300万次的疫情回访工作,这个业务上线的第一天就有30万次的外呼总量,电话的接听率也达到了60%,所有电话接听之后,对整个疫情,对这个业务包括对信息的反馈都是给予了非常正向的评价。

支持合作伙伴、共克时艰

除了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之外,我们也看到,其实不仅仅是华为在行动,整个社会都在行动。这里也包括了华为自己的千千万万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合作伙伴一方面像华为一样,大家共同的为这次“战疫”贡献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同时,也面临着企业经营各方面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为在第一时间也发布了支持合作伙伴的声明,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发了一封信,其中我们采取了九大措施,包括助力伙伴的复工,缓解伙伴的经营压力,延长维保,增加例外服务等等,在各方面我们跟合作伙伴一起去努力,共渡难关。

基于自身实践

疫情防控VS复工复产面临的挑战

其实这次疫情带来的整个问题还是非常复杂的。在疫情之后,企业要复工复产,整个社会秩序要恢复。这里难度是非常大的,首先是政府的管理难度非常大,企业的复工复产本身难度也很高。政府这方面:在社区管理中,有很多政府部门初期还是采用手工的管理模式,多个部门的信息互通有问题,还有大量的信息跟企业要进行复核等等这些问题都带来了大量的工作量以及协同的要求。企业这方面:我们的工人大部分在内地,而工厂都在沿海,从内地到沿海要经过很多交通工具,本身就是难点。另外一方面,受疫情的影响,用工更加短缺,包括复工的物资、供应链的协同、生产物资的供应等等,都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另外一方面,人员的交叉接触都是几何级影响的。小区到工厂这段路经,人员之间的流动我们是很难统计的,而且一人都是接触着多次,包括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还有交通设施的流动以及员工跟家属的流动,跟社会的接触,整个人员交叉流动的接触是几何级的数量管理。基于这样一个难度,这么高的数量,复工复产的园区包括企业怎么管理?

园区防疫“1-2-6”管理原则,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措施到位

我们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叫做“1-2-6”管理原则。明确一个目标,“不让风险来,不带风险走”。明确了目标,落实责任,采用两大要素,组织保障和政策规则的发布,要保障规范地去运作,同时为了保障这些能够有效落地,我们采取措施到位,有六大举措。包括:疫情监控、员工关怀、远程办公、环境管理、物资保障、信息联动。在华为公司内部,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在疫情突发的第一时间内,成立了应急工作组,对疫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调研,依托自己的管理和科研人员,把这些管理规则发布出来,同时把这些相应的措施落实到流程化、规范化管理中,这样保证了既具有具体的举措措施,同时又有流程的支持,而且还有组织上、政策上的保障,这样使整个复工可以有序进行。

园区防疫目标:“不让风险来,不带风险走”

我们看看 “不让风险来、不带风险走”的具体举措有哪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不让风险来,识别风险,把风险人员一定牢牢地管控在园区之外。具体包括统计近14天去过疫区的和疫区有过接触的员工,自驾经过疫区的员工,员工近期有不适之症等等,这些非常细节化的措施,通过流程固化到工作中,这样在流程里面能够帮助我们管理,包括员工自己能够识别出这种风险,进行主动地预防和管理。

不带风险走。我们在园区里面可能存在的传播风险点或者高危点制定了很多管控措施。包括电梯间、人群聚集的地方,封闭空间、餐厅、班车等等,这些都有具体的一些措施,这里的经验是这些措施一定要落实到解决方案、落实到流程中去执行,从而得到组织上的保障。

打造智慧园区疫情防控解决方案,落实防控举措

通过列举的一些细节,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园区疫情解决方案里面,有这么多的模块,包括打卡自助、检测、管理预警、在线考试等等这些方式。我们有日常的关键八大举措,保障了整个园区可以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高效地进行运行。这个方案我们也把它放到华为云上,同时跟其他的方案结合在一起,共享给了整个社会,大家可以分享华为的经验。

助力政府安全、有序、高效复工复产

我们这套方案使用之后,就可以助力政府在审批、社区管理、健康打卡、一码通行、文件下达、疫情督战等环节,把流程可以有效打通,同时把数据进行共享,这样可以支持高效复工。同时在管理上,我们可以做到网格化的管理,网格化管理也是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的预防,可以提供在我们不同的区域,可以提供精细化的复、复产的解决方案中。这套方案在河南、浙江、江苏得到了应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给了我们很多的正向反馈,对他们来讲,使用现有的华为IT技术、流程和分享经验,帮助他们实现了高效的复工复产。

科技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依托核心能力

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些方案的实施和实现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科研基础和技术的支持。

持续投入5G基础研究,构建至强、极简、智能的网络

首先,我们看看5G。关于5G的评价,还是用中国工程院董家鸿院士的一句话来阐述一下。董家鸿院士说,5G远程医疗不仅仅大幅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还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即使疫情过去之后,这种技术创新对我国推进分级诊疗、缓解资源不均等问题都将发挥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5G在这次疫情中,与视频技术、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在大量的医疗、教育、科研各个场景上得到了应用。

从技术角度看,5G到底是什么样的认知或者什么样的技术?华为在过去10多年的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专利,整个业界的专利华为占20%,其中包括芯片上、材料上、算法上,以及独有的一些技术上等等这方面做的一些积累。通过这些技术的积累,我们应用到华为的系统设备、终端、软件等各方面,这样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同时华为也把一些技术转化为商品去赋能这个社会。从而使5G从端到端、到系统、到网络,甚至到应用有了这样一个标准的技术支持,这样的话,大家可以在这上面利用大家对5G技术的使用,把自身的一些优势和应用或者方案和经验传播出去。整个过程5G其实最关键的是非常强大的连接能力。

当然,5G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包括它使用多个频段,大带宽、高时延带来的技术上的需求。我们是用最强的能力,把网络做成最简的网络,同时依托智能管理,减轻运营商和合作伙伴的压力,提供一个更好、更简单的5G网络供大家使用。

鲲鹏+昇腾双引擎,为数字世界提供最强算力

5G虽然提供了连接,但是在前面所有解决方案里,大家也看到对人工智能包括一些算法,这些实际都是对算力的需求。这些算力从哪来的呢?一方面算力是从人工智能里来,人工智能需要算力;另外一方面是通用处理器需要算力,通用处理这一块产生。因此,华为把鲲鹏和昇腾拿出来,依托这个适配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在这基础上与合作伙伴一起去提供大量的应用。有了这个应用之后,为科研、医疗救治等等各方面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因为有了连接,有了计算能力。

华为云,+智能,见未来

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是有大量的华为云平台的影子,我们一直说华为云+智能见未来。所以,华为云在上面应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一次在很多的业务场景上都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同时,我们通过welinkDevCloud等等,这些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业务场景连接和实践,保障了业务的体验,把我们的整个业务流程从生产流程、办公系统到前端的包括物和人的感知连接起来,为我们提供了全站的AI能力。

另外,华为云还有一个混合解决云的解决方案。华为数字化转型实践也把它集成到华为云上来,这样不仅是把华为的技术放在上面,同时把华为过去的成功实践经验也放到了上面。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华为合作伙伴的应用,华为伙伴的应用在这里面解决了具体的问题。

持续投入未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这里有华为云,有云技术,有连接、有计算。我们认为,未来是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我们希望把以5G为首的连接技术,包括IPv6、全光网络、WIFI网络这些技术能够建立无处不在的连接。

另外一方面,我们希望借助鲲鹏、昇腾、云这些技术提供无所不及的智能。可以在企业的管理、自动驾驶、边缘计算、智能计算、机器视觉等等各方面把智能应用起来,实现它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这次疫情期间,出现了很多业务场景,但这些业务场景又非常具有个性化。包括在方舱医院里使用的物流机器人、送货机器人,还有消毒机器人,既有边缘计算,同时也有5G连接的使用,还有云,但是它在不同的地方,它的需求也不完全一样。比如说方舱医院的某一块儿区域,它实现的业务场景需求和方舱医院另外一块区域的需求未必相同;比如武汉协和医院或者是其他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这些需求也都具有个性化,这仅仅是在医疗领域。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需求更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比如生产制造型的、流程型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要在结合工业标识解析等,包括装备、工业制造的装备、工业软件等等这些技术的结合,都是不太完全一样的。因此,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华为希望把过去30年积累的基础技术能够应用上,为大家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提供赋能,结合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满足个性化的体验。

另外一方面,个性化体验也好,智能也好,连接也好,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在医疗、科研里面使用的机器人还是对病毒的分析也好,还是在复工复产中的生产流程等等,首先要数字化,数字化之后把这些数据要变成平台上的生产资料,有了生产资料之后,我们要依托算力、依托连接把生产资料从而变成真正的生产力,变成真正的财富。所以,数字化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华为这么多年的积累,首先要打造一个可信可靠的平台服务,包括我们提供的公有云、混合云等等。

同时,我们还提供端管云的协同。大家知道,新型基础设施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包括整个ICT的网络、云平台、ICT技术的应用,华为希望在新的基础设施里面应用大量的基础研究,把我们的基础研究也应用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同时面向工业互联网,面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提供华为的数字平台,提供整个数字化进程的底座,赋能整个社会和生产。

我汇报的今天主要就这些内容。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够把每一个故事讲得非常的生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概要的阐述,把我们在这一次疫情期间积累的实践和理解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多批评和指教,谢谢大家。

公开课录播视频观看链接:https://v.qq.com/x/page/h3076aoatxb.html?pcsharecode=&sf=uri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互联网协会)

2011-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6316号 版权所有:中国互联网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圣明慧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