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团伙伪装QQ视频诈走200万
2011年04月11日 10:00
利用QQ视频诈骗同一人连续4次共200万元——这起充满悬念的案件近日由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010年10月16日,被害人陈女士上网时,突然看到远在美国的哥哥“陈福贵”发来QQ消息,说一个朋友回国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让陈女士分4次汇去了200万。
据了解,陈女士是一家公司的出纳人员。按理说,她应该比较小心谨慎,却为何会被骗子轻易骗走巨款?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漏洞又在哪里?
永川区检察院的承办检察官向《法制日报》记者详细披露了这起诈骗案的内情。
“这是一起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手法熟练的有组织、高智商犯罪。”检察官表示。
涉案的多名犯罪嫌疑人都是来自广西宾阳的同乡。为相互学习、借鉴诈骗技术,几人在团伙核心人物何怀习的撺掇下,“抱团作战”。
卷宗显示:何怀习,绰号九哥,21岁,主要负责收款、取现。为转账方便,他共准备了24张银行卡,不管谁骗到钱都打到户名“许俊海”的卡上。然后用网银将钱分转到数张、甚至十几张卡上,再由专人把钱取出。从2010年2月份开始,何怀习利用QQ成功诈骗了5次。
廖某,外号老恶,是何怀习在酒吧喝酒时遇到的,两人相约一道“做工”(QQ诈骗)。
老恶与何怀习是几人中“骗技”最熟练的,上网物色对象、诱骗打款的活,主要由这两人负责。
团伙中“做工”是各做各的,但如果谁窃取到好骗的QQ号,也会让何怀习、老恶帮他们。
空闲时,老恶和何怀习也常常对陈某、阿欢、阿二、老六进行培训。
除协同作战外,该团伙的欺骗手法隐蔽且环环相扣。
“他们分三步实施诈骗。”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第一步是由团伙成员寻找年轻的美女聊天,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专门软件对美女进行现场录像;第二步,在网上有目的地查找一些特殊背景(如工作单位、地点在国外等因素)的男子聊天。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录制该男子的视频,另一方面给其发艺术照让其点开看。在男子点开照片的过程中,窃取男子的QQ密码;第三步,直接登录该男子的QQ后,寻找其好友聊天,播放第二步中录制的该男子的视频取得好友的信任后,编造各种借口让对方汇款到指定账户诈骗钱财。
陈女士就是这样掉进了他们精心编织的圈套。
“进了5万。”2010年10月的一天中午12点左右,老恶高兴地叫了起来。
老恶盗的是一个美籍华人的QQ密码和视频,骗的是一个名叫“紫罗兰”的重庆妹。之后,何怀习帮他将5万元转到3张银行卡上。
过了一会儿,老恶又骗得25万,由何怀习转到了12个账户中。
聊天中,“紫罗兰”说她自己很忙,在收定金。猜测到对方很有钱,“老恶”想再骗50万。
当“老恶”着手继续行骗的时候,陈女士的哥哥突然开始上线把“老恶”的QQ挤掉。
“这下大家一下子慌了,既担心暴露罪行,又可惜这条大鱼。”何怀习说。
当时,“老恶”灵机一动,马上用木马盗了个新QQ号,同时上线把陈女士哥哥的QQ中有关其妹妹的号删掉,防止穿帮。
之后,“老恶”用新盗的号和“紫罗兰”聊天,解释说新号更方便些,骗“紫罗兰”另转了50万元到账上。
看出对方已开始有点怀疑,骗子们又打开其哥哥的视频取得信任,再进账50万。
何怀习说要骗就再骗120万元,凑够200万。老恶于是发信息告诉“紫罗兰”:朋友回国前把200万元放在我这,再汇120万元来。
据何怀习被抓后向警方供述:“‘紫罗兰’当时好像觉得不对劲,我们又重新放了视频她才放心。”
就在被骗的第二天,陈女士上网找她哥哥聊天,哥哥称根本没有借钱,她这才明白自己“中招”了,连忙向永川区公安局报案……
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检察官郭凯表示,这是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件,通过黑客手段窃取、捕捉和伪装各种图像、声音、文字等欺骗信息,具有更强的迷惑性。本案受害人正是看到自己哥哥的视频后才轻信盲动,以致上当受骗。
案外人语
近段时间来,购物诈骗、中奖诈骗、QQ诈骗等多形式的网络诈骗呈多发趋势。虽然警方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仍难以遏制此类犯罪发案率的持续上升。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吴如巧认为,这暴露出网络诈骗案件取证难、管辖范围不明确、定罪量刑难的困境。因此,应明确网络诈骗犯罪的管辖范围和部门,加强各地执法部门之间的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
(编辑:Je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