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利用网络未谋面即追回欠款
2010年06月24日 11:07
本报连州讯 记者昨天获悉,连州市人民法院巧妙运用互联网,试水了一次网络执行,通过电子邮件和视频积极与被执行人沟通,成功执结一高校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案。
2002年起李某就读粤北某高校,在读期间成功申请到两笔共10000元的地方财政贴息国家助学贷款。李某毕业后只归还了借款450元。银行起诉李某,要求归还借款及利息,粤北某人民法院作出缺席判决,支持了银行的请求,案件生效后银行申请执行,因李某住址及财产所在地位于连州市人民法院辖区内,故该法院委托连州市人民法院执行。
连州市人民法院梁法官收到案件后,认真研究卷宗,并走访当地群众了解李某的情况。原来李某家庭条件不是太好,毕业后在深圳打工,为节省路费,李某一年才回家两次,梁法官考虑到直接去深圳找被执行人可能会对其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工作甚至以后的发展。如何在不激起被执行人的抗拒情绪的前提下,让被执行人履行还款义务呢?
梁法官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大胆创新,利用电子邮件和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与被执行人李某进行沟通。先是向李某讲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唤醒其感恩之心,在逐步深入了解后,再讲解相关法律条文及要负担的法律后果。
经梁法官耐心细致的析法说理,李某心悦诚服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与银行达成了和解协议,答应向亲戚借钱来偿还欠款,并于数天后让其亲戚到连州法院缴纳执行款。该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执行法官与被执行人从未相见,却把案件执结了。
(网页编辑:St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