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客户端 @isc.org.cn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网络代购渐热缺少监管 交易风险渐显

2007年08月01日 09:36

    每年的七八月份,“折扣浪潮”定期席卷全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更推出了专门的“购物节”。由此,“网络代购”这种新的网络交易模式日益受到都市白领一族的追捧。伴随着“代购”服务的激增,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也日益显现。对此,法律界人士提醒“代购”双方要尽可能在交易前订立有法律效力的协议,确保各自合法权益。

  代购服务,“散兵游勇”和专业网店并存

  上周末,在徐家汇均瑶国际大厦某咨询公司上班的许小姐又将赴香港出差,翻开手头一本专门的“代购事项记录本”,只见上面记满了好几页代购列单。“每次都是这样,从头到尾连起来,比一张心电图纸还长”,许小姐这样打趣道。由于工作原因,她常会去香港等地出差,最早替同事、朋友等代购一些名牌护肤品等,时间一久,干脆在网上发帖,征集有代购需要的网友,自己则赚点零花钱。

  利用出差、旅游、出国留学的机会为他人代购物品,赚取差价。据了解,许小姐这样的代购者,只能算是代购族中的“散兵游勇”。更有不少个人及商家在网上开出了小店,并汇集、下载了各大品牌的官方网址,做起了专业的代购生意。网友只需登录所需物品的官方网站,把货号、颜色、尺码、数量等上传给代购方,并支付钱款及一定的代购、邮寄费用即可,而目前网上通行的代购费率是货款的6%-10%。

  不可控因素多,双方苦水都不少

  由于准入门槛低,业内对电子商务交易及代购服务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网络代购及交易更多地是建立在双方自觉守信的基础上,加上网络代购比起传统网络购物要多出一道代购的手续,其中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因此,由网络代购而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一年前,陶小姐与几位同学合作开出了专门从事“网络代购”的小店,“代购好赚钱,麻烦也不少”,这是她们的“生意心得”。据她称,一次替人从国外代购某品牌水晶装饰品,在邮寄回国后,买家称“一打开包装就发现物品已破碎”,并要求代购方全额退款。陶小姐想到了向邮递方索赔,却发现寄出物品时没有加投相关保险费,而物品是在开箱之前还是之后遭损坏已无从考证,索赔要求被拒绝了。考虑到小店的信誉,陶小姐只能自掏口袋退还买家钱款。

  相比较代购方的烦恼,不少买家的遭遇更是“痛苦”——由于商家换季清仓,要调换货物或尺寸比登天还难;价格优惠了不少,事后才得知商家赠送的小样、纪念品全被代购方“私吞”;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代购方推卸责任……由于目前多数代购方要求买家事先支付部分或全部费用,因此一旦发生问题,买家始终较为被动。

  律师支招,留存单据以防纠纷

  尽管目前沪上尚未发生由网络代购而引发的涉诉案件,但针对“网络代购”存有的诸多风险,法律界人士在呼吁有关方面尽快制订一份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的买卖标准合同之外,也建议代购双方尽可能事先签订相关书面协议,注意保留票据,一旦出现纠纷,合理维权。

  上海律协信息网络及电子商务研究会副主任刘春泉律师指出,由于现在许多提供代购的网站及论坛只提供一个平台,并不承担产品质量等相关责任,因而要确保自身权益,建议代购双方未雨绸缪,选择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且交易规则成熟的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而付款方式则可选择“第三方存管及支付平台”,确保资金安全。

  此外,他建议买方可要求代购人提供购物凭证、收银单据及出售商家的联系方式以防止货品出现假冒、质量问题。买家给代购人的购买指示,也应尽量通过电子邮件等书面方式完成,并保存副本,确保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代购方应自觉保留购物凭证、邮寄凭证,以备查询。一旦发生纠纷,可及时寻求律师等专业人士帮助。

 

    (网页编辑:Stev)

2011-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6316号 版权所有:中国互联网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圣明慧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