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客户端 @isc.org.cn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Facebook推自有支付平台

2009年07月15日 09:00

    社交网站往往“赔钱赚吆喝”,一直在苦寻赢利之道。如今,Facebook有了新突破,近日推出在线支付系统,将在其平台上赚钱最多的应用程序中收取费用,开拓除广告收入之外的另一营收来源

  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一直“外强中干”,不仅至今没有实现赢利,其广告收入也不敌竞争对手MySpace。如今,随着Facebook平台为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商带来越来越多的收入,他们推出支付系统,开始从其应用程序中抽取交易佣金,期待在营收上打一场翻身仗。

  日前,Facebook开始测试其支付平台。测评人员在试用支付平台后认为它运行良好,能够和网站注册申请步骤直接融合,并且要比其它类似产品便捷。据了解,在他们正式推出支付服务后,其交易不仅在自己的网站内进行,还将通过特有的连接(Connect)服务在其他网站中进行。

  推出在线支付系统仅是Facebook近期频繁实施的自救行动中的一项。此前,他们获得俄罗斯网络投资集团两亿美元的投资。

  Facebook原是一个免费开放的平台,鼓励程序开发商为之开发更多的应用程序,开发商则通过向用户推荐下载使用自己的应用程序而获取收入。据测算,今年内,程序开发商的收入总和可能超越Facebook平台本身的收入。为此,Facebook推出支付系统,分享其营收,实现赢利似乎指日可待。

  赢利困境

  虽然在收益方面不尽如人意,Facebook在流量和在线时间上还是位居美国各大社交网站之首。

  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在6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就全球市场来说,4月份,Facebook的全球独立访问用户已达3亿,MySpace的全球独立用户为1.23亿。然而,MySpace的广告收入一直高于Facebook,甚至此前一度是Facebook广告收入的三倍,这与Facebook的高流量极不对称。

  尽管同属全球领先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与MySpace开始走向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子。后者在2006年被新闻集团默多克收购后背靠新闻集团,走的是门户网站的路子,提供新闻、音乐、视频等服务,而马克·扎克伯格更着力于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鼓励程序开发商开发更多的应用程序,因此Facebook无法像门户网站那样卖内容广告。另外,MySpace在2007年开始与Google达成的9亿美元的广告合作也从一定程度上占优,这部分业务占MySpace营收的近40%。

  由于走门户网站的路子,MySpace握有广告优势自在情理之中。尽管如此,他们也同样面临赢利困境。新闻集团承认MySpace没有达到它的财务收入目标,2008年的总收入仅为2.65亿美元。

  相关分析指出,社交网络的展示广告价格在整个行业中处于最低水平,它们依靠广告来实现赢利将是困难重重。而且,与前两年相比,2009年美国社交网站广告收入整体增长放缓。

  反观Facebook,他们目前的大部分收入仍来自与微软签订的广告投放协议。早在2006年,微软已针对Facebook美国网站上的条幅广告达成协议。到2007年10月微软耗资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的1.6%股份时,开始代理Facebook的广告业务。

  对于马克·扎克伯格来说,广告收入距离其赢利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另辟新途径也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屡败屡战

  事实上,Facebook一直在进行艰难的商业探索。

  2007年11月,Facebook推出广告系统Beacon,希望借助新型的社区广告来实现盈利,但用户抱怨Beacon侵犯个人隐私,这一尝试因此告吹;2008年底,Facebook推出“连接”服务,以使用户能够通过登录Facebook账号连接到其他网站。该服务的支持者认为它将自然地增加网站的流量,也会增加广告收入。但数据表明,它对Facebook的赢利几乎没有任何贡献。

  Facebook在探索社区广告的同时,开始尝试向电子商务网站转型。其首次实现在线交易功能的是第三方开发者提供的应用程序Buy.com。2007年8月,在线商店Buy.com推出了一项服务,可以让用户在个人资料网页中销售个人二手物品。

  接下来,Facebook尝试推出支付平台,一种供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者使用的自有支付系统。Facebook考虑从用户和应用软件开发商的交易中抽取手续费,但因当时Facebook及其应用程序平台上交易活动很少,这一计划在去年年底不得不被宣布延迟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MySpace也曾透露正在开发自己的支付系统和虚拟礼物产品,但随后不见动静。Facebook延迟推出支付平台,与之前平台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没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有关。

  现在,马克·扎克伯格认为时机成熟了。从2007年推出Facebook平台,鼓励外部开发商为Facebook开发各类应用程序,如今平台上已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应用程序,从开发商身上赚钱的时机已到,推出支付平台也是顺理成章。

  最重要的寄托

  与以往不同的是,去年计划推出的“钱夹”(FacebookWallet)项目是现金支付的直接交易平台,目前测试的支付系统,采取的是虚拟支付的手段。它的运作模式是,用户通过支付系统,先用现金购买Facebook的信用币,1美元相当于100个信用币,再用信用币购买Facebook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Facebook则从虚拟交易中获取佣金。

  在此之前,Facebook平台是使用第三方产品,如PayPal提供的付款服务。在推出自有支付系统后,首次在Facebook及其应用程序开发商之间建立业务联系,这也将方便用户一键购买应用程序提供的服务,增加交易流量。

  美国科技博客Venturebeat预计,Facebook平台的第三方开发者今年的总收入将达5亿美元。目前,Facebook上最大的应用程序开发商是Zynga,它开发的游戏拥有4200万用户,年销售额据说已接近1亿美元。销售额在1000万至500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也至少有6家,此外还有大量规模较小的应用程序开发商。

  对于Facebook的最新举措,GartnerResearch的分析师雷·瓦尔德斯(RayValdes)表示,社交网站普遍难以赢利,Facebook此举将得益于它拥有大量用户的现实。他说,来自支付系统的收入可能很快就将占到Facebook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也有分析人士指出,Facebook支付系统的真正机遇在于其长期前景。

  尽管目前Facebook主要通过广告获得营收,但在广告业务因为金融危机而下滑的情形下,支付平台将成为Facebook广告收入之外的另一重要营收源,此举或许有助于其实现盈利。

  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日前表示,除了在广告业务上同微软合作,Facebook也开发了自家收入和广告系统,该系统将给其带来更多收入。他还指出,Facebook支付服务具备巨大增长潜力,今后将进一步加大该产品的开发力度,以使年收入增长率达70%,2010年现金流实现正值。

 

    (网页编辑:Stev)

 

2011-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6316号 版权所有:中国互联网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圣明慧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