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客户端 @isc.org.cn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商家信用如何网上随时可查

2011年03月03日 10:33

    网店商铺是否诚实守信?企业出现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该怎么罚?昨天起至3月9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在首都之窗网上公开征集公众意见。根据该规划征求意见稿,“信用”监管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后,本市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公众将可以随时查询。

    如今,点击市工商局网站的“企业信用”栏目,瞬间就链接到由本市49个委办局共同参与的“北京市企业信用网”,在网上可以查询到本市登记注册的企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地税局、市卫生局……各部门掌握的企业各类违法失信行为,今后将统一归集到网上,方便市民和经营者、监管部门进行查询。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制订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标准,明确了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来源和使用权限。统计显示,目前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已归集各类信息1324万余条,外网企业信用网站月均访问量超过230万次,每日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户数超过7.6万户。

    “凡是应该公开的必须及时便捷地公开。”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市场主体信息、企业信用信息、消费者投诉举报信息、风险预警信息等都将加大公开力度。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将构成对失信行为的社会化监督。

    根据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本市要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体系,以信用为基础,形成一整套的制度规范,初步形成企业信用体系的市场制约机制。企业一旦严重失信,工商部门可能限制其“准入”,银行将不再为其“放贷”……本市执法部门将“利用信用记录实施联合惩戒”,加大对重要不良信用记录的公示力度和广度,把企业信用信息中与资金、合同履约和商品质量相关的信息作为信息公示的重点。

    此外,本市将倡导并推行“信用通行”理念,建立企业信用通行制度。制定政策措施,规定企业在参与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各项评定、高新企业认定、企业上市、资质申请、招投标以及银行贷款等,应当出具企业信用信息档案记录。

    解读

    部门联手监管将建信息统一归集平台

    一直以来,很多商品和服务都是多个执法部门“各管一段”,因而也形成了不少监管“缝隙”,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记者获悉,“十二五”期间,北京提出以建立“北京市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为起点,着手进行“大部制”式市场监管模式的改革探索。

    征求意见稿提出,本市将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部门间职责关系,推动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成立“北京市市场监管联席会”,定期协调和解决全市当前市场监管方面的主要问题,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其他各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设置专门的常设联络机构。“北京市市场监管联席会”建立市场监管信息统一归集平台,解决各自为政,信息不畅等问题。

    全程“零接触”审批更快捷

    “名称核准、领表、报送、领执照,以往办过营业执照的人都了解,即使以最高效率也至少要到工商部门跑三四个来回,可能每次都要小半天时间。”记者获悉,工商部门正在逐步完善网上审批登记注册服务系统,增加图像数据采集功能,逐步实现登记注册申请材料电子化,并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远程提交。

    根据征求意见稿,本市将积极研究探索借助双向寄递、电子签名、身份认证等新型服务手段的全程零接触的审批登记注册模式。此外,2015年前,完成自然人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及印章、签字电子比对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准入风险防范力度。

    万余食品“安全员”扎根社区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遍布全市的1万余名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将首都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延伸到3472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本市在远郊区县建设和改造了10个食品配送中心、3488家村镇食品连锁超市和2300多家社区食品便利店,提高了优质合格食品对社区、偏远乡村的辐射能力。

    根据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健全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归集和发布机制等8项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首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此外,建成覆盖城乡的“一大、十中、千小”的农副产品供应网络,对534家农副产品市场实现电子化交易和信息化管理,切实保障首都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罐子、果盘子”的供应和安全。

    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

    目前,在京的大量个体工商户集中在小百货、小食杂店、小修理等有待提升的业态中。

    据了解,本市将大力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的创业指导,扩大创业领域,进一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此外,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建立健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吸引大型民营企业总部落户北京,提升首都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和质量。

 

 

 

 

    (编辑:Jesse)

 

 

 

 


 

2011-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6316号 版权所有:中国互联网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圣明慧力科技有限公司